7月13-14日,由学灯论坛组委会主办,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院联合承办的学灯论坛·健锐锋会在延边大学顺利召开。本届论坛以“‘行于垂崖’:跨文化视域中的‘边陲’与‘世界’”为主题,开设大会主旨演讲、主题论坛等交流平台,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延边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中华书局学术著作出版中心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出版机构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7月13日上午,会议在延边大学求真楼七楼报告厅开幕。延边大学副校长朱卫红出席开幕式并致开幕辞,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朴银姬致欢迎辞。开幕式由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崔一主持。
朱卫红副校长在致辞中强调,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跨文化视野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我们身处多元文化共存的世界中,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将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延边大学地处边陲,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文化底蕴。在这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我们需要在边陲的视角中审视世界,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未知与变迁。朱卫红副校长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在论坛期间能够充分交流、深入探讨,共同为推动学术研究的繁荣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用学术的灯为边陲照亮融通世界的路。
本届会议有幸邀请到康奈尔大学特聘研究员、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盛嘉、延边大学一流学科资深教授金柄珉、康奈尔大学东亚研究系教授丁香、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刘志扬作大会主旨演讲。大会主旨演讲由云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社科处处长杨绍军主持,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崔雄权、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勇、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张翔作为与谈人,与四位主旨演讲学者围绕“边陲的探索与认知”“文化交融与冲突”“权力结构与身份认同”“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每位学者的演讲都充满了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洞察,托克维尔的贵族情结、洪大容《医山问答》中的宇宙论、美国西线华工肖像的解读、民国时期关于西南和西南民族的认识与分类,引领与会者探讨历史对于当下的影响,思考不同文化间的交融、互动和可能的冲突,讨论权力结构对于边陲地区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群个体身份认同的影响,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启示和思考空间。
主题论坛环节,与会学者以“空间”“道路”“源流”“认信”“东北”五个议题为主题,分别展开了深入研讨。每组主题论坛均开设了发言人同与谈人之间的深入对话,论坛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热烈的讨论。
在“空间”议题中,学者们探讨了跨文化交流中的地理空间因素,分析了边陲地区在全球化和地方化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他们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揭示了地理空间对于文化交流、文化认同以及文化冲突的重要影响。
在“道路”议题中,与会学者关注了边陲地区的发展道路和文化传播路径。他们探讨了边陲地区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通过文化交流和传播,推动边陲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学者们的深入讨论,为边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源流”议题中,学者们深入挖掘了不同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他们通过对文化源流的探讨,揭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同时,学者们也关注了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在“认信”议题中,学者们探讨了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的问题。他们分析了边陲地区在多元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学者们的深入讨论,为构建和谐多元的文化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最后,在“东北”议题中,学者们关注了东北地区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他们分析了东北地区在历史上的文化交流情况,以及当前东北地区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学者们也探讨了如何通过文化交流,推动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主题论坛环节,学者们以严谨的态度、深刻的洞察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他们的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不仅推动了跨文化交流研究的深入发展,也为边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7月14日上午,会议圆满结束,举行了闭幕式。延边大学资深教授金柄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评论》编审何吉贤作了大会学术评议。学灯论坛代表、《中山大学学报》编审李青果致闭幕辞。闭幕式由文学院党委书记于沐阳主持。
金柄珉教授在评议中指出,本次论坛比起往届论坛有三个方面的鲜明的特色;其一,会议主题新,新在文学视域的边陲聚焦。本次会议以跨文化视域聚焦边缘与中心的互动关系,其对于新时代、新价值的发现与重建有着实际意义。其次,本次会议呈现两个反思。一是历史和文化的反思。二是,对学术史与研究方法进行反思。再次,本次会议也体现了三个互动,一是东西文学的互动,二是古今文学的互动,三是跨学科的互动。最后,金柄珉教授对以南开大学文学院杨慧教授为首的学灯论坛学术组成员的学术使命感和锲而不舍的人格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何吉贤编审在评议中也对本次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本次会议的主题深刻、议题广泛,涵盖了从“空间”到“道路”,从“源流”到“认信”,再到“东北”等多个方面,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思考空间。
学灯论坛代表、《中山大学学报》编审李青果在闭幕辞中总结了本次会议的主要成果和收获,并感谢了所有与会者的积极参与和贡献。他表示,本次会议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合作,也为推动跨文化交流和边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他希望未来能够继续举办更多类似的学术活动,为学术界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会议在跨文化研究的视野中,汇聚不同学科的学人重审边陲与世界的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次履行使命的学术活动。随着会议的圆满结束,学术界的探讨和研究并未停歇。本次会议所激发的学术热情和对边陲地区文化交融的深入思考,如同涟漪般在学术界和社会各界扩散开来。会议结束后,与会学者纷纷表示,他们将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继续深化对边陲地区文化交融的探讨,以期能够提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观点和建议,共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全球文化多元化进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