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乡音筑梦”推普实践团以推普为灯塔,点亮乡村教育

发表日期:2025年08月17日阅读次数:

 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主办的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7月出征,全国948所高校的2000支团队、21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将深入900余个县区基层开展推普宣传、教育培训、语言调查等活动,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8月11日,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乡音筑梦”推普实践团走进龙井市开山屯镇学校,以“调研—讲解—实践—展示”四段式活动,将推普工作与延边红色文化深度融合,让孩子们在语言习得中厚植家国情怀。

精准调研,靶向施策筑根基

 课前,实践团通过问卷与访谈精准捕捉需求,如部分学生对普通话重要性认知不足,朝鲜族学生因家庭语言环境影响,表达能力受限。为此,实践团以“推普”意义讲解为切入点,带领孩子们用汉、朝双语重温延边革命故事。从抗日英雄的英勇事迹到家乡的红色记忆,朗朗童声中,家国情怀悄然扎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愈发牢固。

趣味开嗓,夯实语言基本功

 活动中,实践团设计了系列趣味环节:绕口令小游戏激活课堂氛围,针对性口腔操放松发音肌肉,声母韵母专项训练强化语音标准。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突破发音难点,逐步建立 “敢说” 普通话的自信。

双语传情,串联家乡与世界

 “用双语讲好延边故事”环节里,实践团成员先以汉、英双语描绘开山屯的今昔变迁,再延展至延边的风土人情与发展历程,最后讲述延边大学的红色校史与育人故事。语言的桥梁让孩子们既读懂家乡的厚重,也望见世界的广阔。一次次双语切换,让革命精神跨越语言、穿越时代,在童心中播撒家国情怀的种子,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铸牢。孩子们纷纷表示“长大后要用流利普通话把家乡故事讲给世界听”。

画笔寄梦,勾勒心中万千景

 故事余韵未散,孩子们已迫不及待拿起画笔,与实践团成员共同描绘梦想。有的孩子想成为老师,把长白山的雪和图们江的风讲给更远的孩子听;有的孩子想成为警察,在边境检查站用普通话敬礼:“您好,欢迎您到延边!”;有的孩子想成为画家,画遍边疆的山河,再用普通话为每一笔色彩签名:这里是中国延边。

歌声嘹亮,共谱家国同心曲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活动在《我和我的祖国》的合唱中接近尾声。实践团成员逐句教唱,孩子们用愈发标准的普通话唱出对祖国的热爱。孩子们清澈的嗓音与鲜艳的五星红旗一起在校园里回荡,许多朝鲜族小朋友眼中噙着泪花,仍拉着队员们的手不肯松开:“老师,你们下周还来吗?”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让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不仅是语言工程,更是情感工程、希望工程。

 此次活动让“会说、敢说、爱说”普通话成为孩子们的新追求,更让家国情怀与民族认同在语言交流中深深扎根,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稿件:金春宪  一审:元美花  二审:郑仁顺  三审:徐炳煊





上一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乡音筑梦”推普实践团队以调研为钥,开启乡村振兴之门 下一条:云端领航,筑梦启航|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召开新生入学导航主题班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