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语言实践+文化浸润”教学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9月21日,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朝鲜语言文学专业开展沉浸式朝鲜族风俗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专业书记全慧华带领,2025级多民族零基础朝鲜语新生积极参与。
清晨的帽儿山,成为学子们实践的第一站。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的学子们相互帮扶、携手攀登,在同心协力中抵达山顶。日出时分,延吉城全景尽收眼底,青灰相间的屋顶与苍翠青山、蜿蜒的布尔哈通河相映成趣,让学子们直观感受到朝鲜族文化扎根的土地魅力,也在协作中加深了民族情谊。
随后,师生一行转场至延吉水上市场,一场生动的“朝鲜语美食实践”正式拉开帷幕。尽管仅掌握四节基础课的知识,学生们仍鼓起勇气,用略显生涩的朝鲜语与商贩沟通——“어머니, 이 떡볶이 주세요”(阿姨,请给我这份炒年糕)“얼마예요”(多少钱)的话语不时响起。商贩们热情的回应、分享美食的温暖互动,让学子们真切触摸到朝鲜族市井生活的烟火气,也在实际交流中巩固了基础语言知识。
午后,延吉民俗园成为文化体验的核心场地。学子们换上绣有缠枝莲纹样的传统襦裙、缀着青扣的短褂等朝鲜族服饰,瞬间融入浓郁的民俗氛围。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逐一了解民俗园内传统建筑的布局特色、服饰纹样的文化寓意,还主动用刚学的朝鲜语提问交流,实现了语言学习与文化认知的深度融合,沉浸式感受朝鲜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活动高潮时分,师生们手持小国旗,一场跨越民族语言的合唱温情上演。汉语、朝鲜语、蒙古语、回族语言交替接力,《我和我的祖国》的熟悉旋律在民俗园内回荡。不同语言的深情演绎交织共鸣,将“中华民族一家亲”从口号转化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也让家国情怀在歌声中深深扎根。
此次实践是专业“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探索。全慧华书记表示,活动不仅帮助零基础学子巩固了朝鲜语基础,更让大家在协作中领悟“同心”的意义,在沟通中感受民族间的“温度”,在文化传承中明晰青年责任,生动诠释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
未来,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朝鲜语言文学专业将持续强化思政课程路径探索,让朝鲜语的墨香浸润家国情怀,不断搭建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助力多民族学子在语言学习与文化感知中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的青春篇章。
稿件:全慧华、申索 一审:郭鲜丹 二审:郑仁顺 三审:徐炳煊


